13122552507
新闻中心
2025中国应急管理展览会|北京应急安全展参展介绍
发布时间:2025-08-12        浏览次数:0        返回列表

2025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

时间:2025年11月18-20日

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7号)

主办单位:应急管理部国际交流合作中心

承办单位:北京朗泰华科技发展中心

国际合作承办单位: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是由应急管理部、商务部批准,应急管理部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的聚焦应急管理科技装备的国际性展览活动。“定期举办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已纳入“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的14项合作举措。举办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以下简称中国应急展),旨在服务“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发展壮大,突出应急管理科技装备供需对接和国际交流合作,强化科技创新引导作用,助力“智慧应急、科技兴安”,提升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

2025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将于2025年11月18-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预计展览面积45000平方米,主办单位将遴选300家中外企业、科研机构、产业聚集地、行业组织,面向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各类企业、有关外国机构和国际组织等集中展示应急管理信息化、消防救援、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及事故救援四个领域的技术装备。

参展单位展示的产品及服务应体现出先进性、实用性、专业性,鼓励进行动态演示,或利用视频、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展示。

“云端”实战:破解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难题|《中国应急管理报》

6月24日,“应急使命·2025”之“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行动”专题演习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此次演习聚焦破解高层建筑火灾疏散救生、登高作业、阻截控火、供水供液、现场通信等五大核心难题,共引入新装备10项、新技术20项,创新14项新战法,在实战化演练中检验和淬炼新质战斗力。近日,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的部分参演人员讲述了参演的感受、体会以及收获。


科技赋能  提升灭火救援质效

高层建筑灭火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到2024年底,全国高层建筑已超过139万栋,深圳现有高层建筑3.2万栋,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有1553栋。

“高层建筑结构复杂、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高层建筑灭火,既要有先进装备,还得能真正形成新质战斗力。”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灭火救援部副部长张晓伟介绍,在国家消防救援局的指导下,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与深圳市政府联合开展此次真烟真火、人机协同、过程逼真的云端灭火演习,有针对性探索破解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五大核心难题。

图片

151米高的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救援绝非易事。此次演习模拟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后,火势通过竖向管井和外立面呈高中低、内外多点立体燃烧,建筑内部与楼顶大量人员被困,室内消防水泵损坏,建筑结构复杂,信号盲区多,建筑周边通道被占用,救援作业面受限,险情十分危急。

该如何破解难题?通信、运输、打击高度与供水高度,无疑是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救援“保障难”的痛点。演习中,系留无人机、爬楼运输机器人、灭火无人机等高科技装备轮番上阵。

图片图片

在楼内浓烟弥漫的环境中,消防救援人员无法进入核心现场,无法及时了解火势、定位人员被困位置。此时,一款体态轻盈、动作灵活的四足机器人,可以协助消防救援人员进行火情侦查、搜救被困人员。

“它既能够降低我们执行任务的危险性,又能够提升灭火救援速度和精准度。”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龙华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许黎明介绍,该机器人身上搭载有气体检测和红外热成像设备,可代替消防救援人员深入高温、浓烟等恶劣环境,检测有毒气体,快速寻找火点,定位被困人员并实时回传图像。

图片

“这是在国内大型演习中,该类型无人机首次实战应用。”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南山大队蛇口站副站长康芹健则对破玻无人机印象深刻。他介绍,在高层建筑火灾中,这款无人机可以击穿2块厚度达12毫米的钢化玻璃,释放新型灭火药剂,以快速灭火。

“对消防救援特别是高层建筑火灾救援来说,时间就是生命。高科技装备的实战运用,大大提升了消防救援速度。”张晓伟表示,“此次演习中,新质救援能力的表现可圈可点。我相信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会有更多更成熟的装备投入应急救援中。”


依靠实战  检验新质救援能力

“从智能侦察到立体救援,从科技攻坚到后勤保障,举办此次演习,充分彰显了我们应对高层建筑火灾的智慧与决心,也为守护城市‘天际线’安全探索了实战经验。”演习中,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吴才贵负责现场作战指挥,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新战法与传统技战术的融合。

图片

具体来说,初期利用人口热力图、天眼监控、城市信息模型(CIM)、数字化预案、无人机蜂巢开展外部侦察;到场后运用四足机器人、智能头盔等装备“人机协同”实施内部侦察,有效丰富了消防员到场侦察手段,为探索解决高层建筑疏散救生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片

通过创新应用“多折臂举高喷射消防车+外接移动供水线路”、无人机水带吊升铺设等技战术,极大丰富了高层建筑垂直供水手段;通过内部布设水枪阵地,外部利用多功能高压喷雾车、举高喷射车高位堵截控火,辅以转角水枪、灭火无人机高空补位,构建“内外结合、空地一体”的技战术体系,有效提升了控火灭火效率。

“演习全程有序、过程逼真、流程顺畅。新装备、新战法从实战出发,又能服务于实战,真正检验了新质救援能力,为以后的实战打下了坚实基础。”吴才贵表示。

“此次演习模式突破以往全流程组织演习的惯性思维,不拘泥于演习流程的完整性,更侧重演习结果的针对性。”负责演习科目设置的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处副处长方东阳表示,演习通过实景模拟灾情,围绕新质战斗力应用场景设置科目,强化灭火救援技战术破题攻关,有效检验新质救援能力实战应用。

据方东阳介绍,此次演习围绕人员疏散、定位搜救、通信保障、外部控火、高层供水、登高作业、物资投送、内攻灭火和内部侦察等8大类新质救援能力,细化21个测试方案、编制36个设备参数要点、172个比测数据测试要点,确保测试场景紧贴实战需求,还原真实救援环境。

“这些曾是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中常见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此次实战化演习中得以一一破解,为以后的实战积累了经验,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探寻了新路径。”方东阳说。

图片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为高层建筑灭火实战提供了可复制的智慧消防范本,也充分检验了体系救援、专业救援、新质救援能力。据悉,相关部门、单位将继续注重新战法与传统技战术、新质救援装备与任务需求、新技术与实战场景的深度融合,探索以科技赋能应急救援的路径,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核心提示:应急展,消防展
刚发布的文章
联系方式
  • 地址:中国展会信息平台
  • 电话:13122552507
  • 手机:13122552507
  • 传真:13122552507
  • 联系人:冯冬明
新闻分类
最新发布
企业新闻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