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
时间:2025年11月18-20日
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7号)
主办单位:应急管理部国际交流合作中心
承办单位:北京朗泰华科技发展中心
国际合作承办单位: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是由应急管理部、商务部批准,应急管理部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的聚焦应急管理科技装备的国际性展览活动。“定期举办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已纳入“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的14项合作举措。举办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以下简称中国应急展),旨在服务“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发展壮大,突出应急管理科技装备供需对接和国际交流合作,强化科技创新引导作用,助力“智慧应急、科技兴安”,提升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
2025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将于2025年11月18-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预计展览面积45000平方米,主办单位将遴选300家中外企业、科研机构、产业聚集地、行业组织,面向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各类企业、有关外国机构和国际组织等集中展示应急管理信息化、消防救援、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及事故救援四个领域的技术装备。
参展单位展示的产品及服务应体现出先进性、实用性、专业性,鼓励进行动态演示,或利用视频、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展示。
科技赋能安全生产 构筑智慧安全防线|2025中国应急展·展商展品
作为“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的重要合作举措,在连续成功举办两届的基础上,2025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将于11月18-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一期(南区)和二期(北区)联动举办。内蒙古包头市石宝铁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集中展示无人值守技术、选矿自动化系统、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无人机巡检等新质生产力技术装备。
科技赋能安全生产 构筑智慧安全防线
文/黄海辉 翟宏跃
内蒙古包头市石宝铁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石宝铁矿)成立于1987年,以铁矿采选为主业,是包钢集团重要的铁精矿原料供应基地。
多年来,石宝铁矿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累计投资近4亿元引进新工艺、新设备,建成标准化尾矿库、新型节能选矿车间、高压辊磨超细碎车间、深锥浓密机车间,完成粗破碎车间技改,并淘汰拆除十余座高耗能、低产能选矿车间。
凭借技术创新实力,石宝铁矿先后取得新型实用技术和发明专利37项,2018年至2023年连续被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授予“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20年1月,入选国家绿色矿山名录,并荣获“2020年度全国绿色高质量发展二十佳矿山”“绿色矿山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
加大投入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1.信息化装备覆盖关键风险岗位
自2019年以来,石宝铁矿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尾矿库安全在线监测系统、采矿边坡安全在线监测系统,更新破碎系统设备,新增了尾矿浓缩设备;开辟班组活动场所,配备电教设备设施,成立安全培训基地,大幅改善作业环境,切实保障作业人员身心健康。
2.优化作业周期降低风险
通过事故案例分析,石宝铁矿发现连续的停产检修是事故高发时段。为减少伤害风险,企业组织各班组技术人员严格落实设备巡点检与维护保养制度,选用新型耐磨材料制作易损件以延长使用周期,将全厂设备的月计划检修调整为季度检修。这一改变打破原有检修周期循环规律,使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
多措并举 全员时时关注安全
1.搭建“家企员”互动平台,强化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2020年以来,石宝铁矿依托平台开展“亲情助安”活动,建立“亲情群”。群内通过“张三是否到家”“王五是否到单位”“我老公昨夜干农活精神状态不佳”等日常交流,实时关注员工上岗前、在岗、下岗后的心理状态,成为员工家属了解国家政策、公司动态、员工精神状态及传递家属期盼的互动渠道。该平台是2007年“亲情寄语互动”活动的延伸,有效解决了员工心理健康教育难题。
2.推出“随手拍”功能,精准排查事故隐患
2024年4月,石宝铁矿安全部和信息部联合开发“群众安全举报平台”——“随手拍”小程序,专门用于一线隐患排查申报,实现问题隐患“直通车”处理。截至2025年6月10日,通过该平台发现一般问题隐患50余项、重大事故隐患2项。
科技赋能 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一)采矿系统
1.应用无人值守技术
借助先进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采矿设备自动化运行与监测,减少人员在高风险环境的暴露时间,降低人为失误风险。其中,自动装车系统通过激光扫描和重量传感器精准控制装载量,避免超载与偏载引发车辆事故,装载效率较人工提升40%;无人值守破碎站通过远程监控与自动化给料系统实时调整参数,故障停机时间减少30%,规避人员与设备直接接触风险。
2.构建闭环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覆盖矿石铲装、运输、卸车全流程:铲装环节,智能铲装设备依托GPS定位与激光测距技术,按预设参数自动规划路径,精准取料,减少爆堆坍塌风险;运输过程中,车辆搭载智能调度系统,实时接收路况信息与任务指令,避开危险区域,运输事故率降低25%;卸车时,车辆自动识别系统与自动化卸车设备协同作业,实现无缝衔接与封闭管理,杜绝矿石抛洒和人员误入风险。
3.实时识别预警不安全行为
采矿区域部署360度高清视频监控网络,结合AI(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实时识别人员不安全行为(如未戴安全帽、违规进入禁区)和设备运行异常(如皮带跑偏、电机过热)。系统检测到异常后,立即触发声光报警并推送通知至管理人员移动端,响应速度从传统人工巡检的数小时缩短至秒级,事故隐患处理效率提升60%。
4.融合5G与工业环网技术
搭建覆盖全矿区的冗余通信网络,融合5G与工业环网技术,确保室内室外通信无死角。爆破作业时,通信系统精准发送预警信号至每位作业人员终端,保障人员提前撤离至安全区域,杜绝爆破作业事故。
5.数据联动控制多设备
装车区域配备多角度高清摄像头,管理人员可远程掌握装车动态并纠正违规操作;环境监测数据联动智能洒水、降噪设备,当粉尘浓度超标时自动启动抑尘措施,为作业人员创造安全健康环境。
6.接入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采用高精度光纤传感技术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时监测边坡岩体的位移、沉降、倾斜等变形指标。系统每分钟自动采集数据并上传至云端,通过智能算法分析边坡稳定性趋势。
(二)选矿系统
1.自主设计的选矿自动化系统
集成PLC控制、变频调速与智能仪表技术,实现矿浆输送、破碎研磨、浮选磁选全流程自动化。自动给料系统按矿石硬度与给料量调整破碎机转速,避免设备卡堵与人员清理风险;自动加药系统,按矿浆性质与浮选指标自动调节药剂添加量,精度达99%,减少选矿事故,选矿回收率稳定在92%以上。
2.实现工艺段无人值守
通过智能视频监控与远程操作平台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管理人员可远程完成操作与参数调整,减少人员在危险设备区域80%的巡检时间,有效规避机械绞伤和职业危害事故。
3.优化设备性能与维护策略
采用高耐磨材料替代传统易损件,如磨机衬板使用陶瓷复合材料,寿命较原高锰钢衬板延长3倍;依据设备实际运行数据与健康状况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将检修周期调整为季度,延长设备寿命并确保其**运行状态,使设备维护成本降低35%,故障停机时间减少45%。
高清摄像头拍摄到的现场作业图片。(资料图)
(三)尾矿系统
1.安装在线监测系统
投资近300万元,安装涵盖坝体位移、沉降、渗流、干滩长度等多参数的在线监测系统,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与光纤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传输至云端。当坝体位移超过5毫米/小时或渗流异常时,系统立即启动预警并推送至应急指挥中心与相关责任人,使坝体事故风险降低90%。
2.强化尾矿输送与回收安全管理
尾矿输送管道配备智能流量计、压力变送器与视频监控,实时监测管道运行状态,流量波动超过±10%或管道泄漏时自动切换至备用管道并报警;尾矿回收环节采用智能浓密机,通过调节底流浓度与溢流水质,实现尾矿水回收率95%以上,减少新水取用与污水排放,保障矿区生态安全。
3.推广无人机巡检
以无人机巡检取代传统人工巡检,既提升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水平,又将员工从低效、危险工作岗位解放出来,转向更具价值的工作,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